你的位置: 句子 > 范文 > 导航 >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06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篇1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苏州园林教案 篇2

写古诗,品韵味,师生共欣赏。

二、先学:

1、读课文,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

3、粗读课文,使用已掌握的说明文的知识分析文章的结构;

4、在分析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上,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后教:

1、学生提出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小结。

4、根据语境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落叶树常青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讲故事,谈感受,师生共赏。

二、先学:

1、这是一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别的表达方式,试从文中找出使用别的表达方式的句子,并分析其效果。

2、结合课后第二题,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后教:

1、学生提出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当堂训练:

⑷第五段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其中第句是说明;第句是描写;第句是议论;

观察一处园林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结构,把它写下来。

苏州园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3.领略我国园林建筑美的风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现在,就让老师就和大家来一起来观赏苏州园林的美景吧!

据地方志记载o苏州城却笮≡傲纸近200处o为全国之冠。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p狮子林p拙政园p留园分e代表着宋p元p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

欣赏完影片后,让学生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浏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熟悉,本文是他为一本有关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朗读课文,思考:

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2.作者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以上内容的?

(四个"讲究"重点写了,三个"注意"略写了,四个"讲究"是从大处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三个"注意"是从细处表现苏州园林"图画美",这样就围绕并充分说明了第二段中提到的--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说明的.由此可知第2段和3.4.5.6.7.8.9段之间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说明的。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试说说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讲究对称的。

明确:作比较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美。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不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作比较,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1.学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本文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紧紧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地介绍。苏州园林说我国园林的典范,而这篇文章也是我们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典范。

假如你是苏州园林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苏州园林的景观?可以选择介绍苏州园林概况,也可以选择一处景物来介绍,如假山、池沼、廊子等。

根据上面要求写一段话,要求写出景物特点,字数在200字以内。

苏州园林教案 篇4

《苏州园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标本、轩榭、嶙峋、败笔… …”等词语;②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艺术鉴赏能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及考点分析 重点: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

难点:欣赏中国园林的图画美。

课时安排 2--(1) 教具使用 录音机 磁带

教学环节安排 备   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轩榭、嶙峋… …”等词语;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苏州园林特点; 4、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5、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积累掌握“轩榭、嶙峋… …”等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苏州园林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向往功名,但那“悠然见南山”的隐居之趣,又时时诱惑着这些高雅的文人墨客,于是在城市之中便建起了一座座优雅的山林,我们称之为园林,这里,便是苏州。苏州历来被誉为“园林之城”,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生花妙笔,一起去苏州的园林逛一逛吧。

二、朗读课文,形象感知:

(一)生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做上记号,初步感知内容。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中国园林之美。

(三)课堂小测:

倘若(tǎng)     斟酌(zhēnzhúo) 阑干(lán)

轩榭(xuānxiè)   丘壑(hè)     雕镂(lóu)

嶙峋(línxún)    池沼(zhǎo)    模(mú)样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重峦叠嶂,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三、作者简介,背景提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背景提示: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应香港一家出版社的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言。“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重点赏析,理清思路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1)再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2)同桌、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3)全班订正。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哪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明确:1、见下板书。

2、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4、图画美、图案美、色彩美

5、总--分结构

六、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表现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思路清晰,结构严丝合缝。这是用解说的方式去介绍的,但语言也极有特点: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两日我们明确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希望同学们课后进行复习。

七、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前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愿

总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局部   游

是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览

一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者

幅                                     :

完                                    如

美      角落的图画美                  在

的      门窗的图案美         细微处   图

图      色彩的和谐美                  画

画                                    中

总说--------------分说

1.完成课后习题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爱玲

苏州园林教案 篇5

关键词: 《苏州园林》教学 双向联系 通感联想 情境激创

所谓“双向联系,通感联想,情境激创”是指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巧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而统合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苏州园林》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的历史名迹、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的探讨,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了解中国园林艺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造园艺术中的“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

一、理论依据

1.认知的直观性

在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演绎中,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按照控制论的心理原理,人的行为是可以认识的运动形式,其既包括外显行为,又包括思维和符号等内隐行为。在给定的情境中,人们根据环境的反馈改进他们的行为。用了情境教学法,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亲切可感、身临其境,在情境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学习。

2.操作的可行性

操作往往与具体的认识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相互影响、交流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在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同时可综合运用尝试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情感的可行性

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自然而然地使情感得以渲染、升华,达到认知、操作、情感的同步提高。

二、课程结构

1.生活—导入课题—通感联想,激情引趣—初入情境

由生活实际进入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凭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以一种或多种感官引发另一种或多种感官的迁移,使各种感觉相通、相综合而衍生出对事物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在《苏州园林》中请学生通过一段电视《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片段感受私家园林的气氛,联想到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私家花园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感受书中的主人公在这个私家园林中的生活,聚客会友、读书作画。接着在苏州评弹的悠扬乐曲中播放苏州园林的优美图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进入苏州园林中,与此同时请学生初步进入角色。

2.讲授新课

(1)分段教学,激感。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尝试法、发现法、留空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分阶段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最熟悉的亭台楼榭进入苏州园林,拙政园,荷花池边,柳树轻浮,使学生身临其境。再到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到历史名迹中的人文景观,与文徵明的渊源。最后让学生体会到园林的造园因素,它们构成了诗情画意的园林,体会到艺术从生活中来,以及这些造园因素中的艺术人文内涵,认识苏州园林是文人园林的实质。其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成为学习的主体。

(2)联系旧知,培养自学 。

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中的这些文化遗产、人文景观是有模糊概念的,只是知其一不一定知其二,请他们联系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初步尝试,互学互教,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主—升华情境—提高审美

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激情被唤起、提高,他们发现其实熟悉的苏州林园中有许多新的东西等待他们发现,有许多景观他们游览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许多典故文化知识是他们不知道的,有许多美景他们当时没有体会到的。此时,请他以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演绎情境、发现园林中的人文艺术,发现艺术背后的人文精神。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点、线、面结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从学生角度入手促进审美能力提高、情境升华。

4.课堂小结—学以致用—发散思维

生活、江南文化、人文艺术是千姿百态、富于变化的,与之相结合的苏州园林是中国文人艺术的精华,将自然与人工创造的山水花木、建筑等融于一体的中国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本环节不仅要对本课所学内容予以小结(形式可由学生小结、教师复述等),还要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使情境发散到生活中去运用。

三、教学策略

1.双向联系、互补的策略

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位艺术大师曾说:“艺术源自于生活”,正如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生有更多的素材,将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开拓学生思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更有助于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苏州园林》的教学正是如此,在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让他们感知、发现、了解园林中山水、建筑、陈设、植物、桥、建筑小品等造园因素中的生活艺术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

2.情境激发、渗透的策略

情境即情景,是指一定场合的景象、境地。在特定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中,如本课的地点——苏州园林,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游戏情境、音乐情境、故事情境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上分段教学、联系旧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具体感知,增强学习效果。

3.感官调动、交互的策略

学生进入情境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得到充分调动,并互相沟通,产生共鸣而激发创作意识。感官的调动不是机械的驱动,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发展的活动,它为情境的推进、知识技能的传授、情感的激发提供有效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觉交融,身心愉悦。

四、教案应用

课题:苏州园林。

类别:美术。

课时:2课时 (本教时为第一教时)。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2)技能目标:在对园林艺术造型要素的分析与研究中,让学生体会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园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园林——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创造目标:通过对园林艺术特点的学习,学生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参观旅游中分析并掌握园林的各种要素。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

教学难点:中国园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造园艺术中的“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楼梦》大观园的影视资料,描绘苏州园林的图片,关于苏州园林内的历史名迹、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的资料,苏州评弹的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片段。提问:这是哪部名著,他们生活的地方叫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伴随着苏州评弹悠扬的乐曲切入苏州园林的画面。学生感受熟悉的苏州园林是如此的动人。(进入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大家应该更熟悉?(师生共同探,进入课堂的主题)

教师揭晓今天的游览地点——拙政园(学生很熟悉的地方,可以快速进入角色)

2.讲授新课

(1)苏州园林有“名园之冠”的美称,是现存私家园林的代表。(图片映示进一步进入情境)

(2)园林的起因:①提问式进入。(让学生从几个方面思索私家园林多集中于江南的原因,使他们自主联系旧知。)师生共同探讨,地理气候因素,交通航运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联系已知的地理历史知识,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串联的作用。)。②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每一组派一名学生向我们介绍一个园林(简单介绍,参与其中,教师穿插影像资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各种感官和情感。)。

(3)园林元素总述。提问:为什么古人要在咫尺之地凿池堆山,创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效果吗?学生讨论。 教师切入拙政园的画面(这一部分,让学生联系旧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小结:①中国的造园艺术深受儒、道家影响。②万物静观皆自得,要想保持清静无忧的最佳心态就要让心灵融合于自然之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③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4)园林元素分述。在园林中凡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各种风物、环境皆可为“景”,构成园林主要物质就是造园要素。山水、建筑、陈设、植物、桥、建筑小品(在分述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边映示园林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学生从拙政园的情境中体会出园林的主要元素,感受园林的诗情画意。)。

(5)园林中的人文内涵。(映示图片,进入人文情境)师生共同回想园林元素中的人文内涵(激境)。学生举例,如:园林中的漏窗以“琴、棋、书、画”作为花窗的装饰,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关系。教师讲解许多文人参与设计和造园,古典园林中的绘画、诗歌、文学在园林景致、匾额楹联、陈设布局中的体现(把学生的情绪推向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殿堂,体味园林的人文精神内涵。)。

(6)历史名迹:文徵明与拙政园,简单讲解文徵明与拙政园的渊源(园林与文人画家渊源的现实例子。)。

3.总结收获

生活、美和人文精神是千姿百态、富于变化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处处都是诗情画意,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将情境延伸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体味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师教学用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苏州园林教案 篇6

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ɡ)

蔷(qiánɡ)薇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苏州园林教案 篇7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2)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学情分析

在部编教材中,初一学生没有接触过说明性文章的学习,这类文体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出现。《苏州园林》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石拱桥》,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于事物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如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也为学习《苏州园林》打好了基础。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所学习、接触过的说明文并不多,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要想将如此深邃的美文深刻地教授给他们是具有难度的。因此,本堂课的重点基本定位在感受园林之美,尤其是字里行间的理趣、情趣,只有充分地感受了美,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3、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介绍了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知识的科普文章。叶圣陶老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严谨的写作思路。灵活恰当的说明方法,体现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本文是继《中国石拱桥》之后的又一篇事物说明文的典范之作,对帮助学生学写说明文具有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分析文中的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3、通过对文章严谨、平实又不乏生动的语言的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并能激发学生从身边发现美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可以简单分析文中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难点:通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并能激发学生从身边发现美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与能力。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复习第一课时大家一起理清的逻辑顺序与文章结构。分析3-9段文章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说明方法,老师给予补充。

针对目标二:

通过问题:我最欣赏(哪一处)的图画,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美,引导学生分析出七个方面的美,这七个方面不同的美又和图画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针对目标三:

1、小组合作讨论,具体分析3-9段。从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等角度总结出本文“言之有法、言之有情”的特点。

2、从“言之有法、言之有情”两大方面自主分析《晋祠》和《松鼠》两篇文章。

教学活动设计:

一、直接导入--印象苏园

1、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理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咱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正如叶老自己曾经所说(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也就是所谓的:“言之有序”。板书“言之有序”。

二、走进苏园·品味图画

1、今天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去通过叶老的文字触摸感受苏州园林里那一幅幅美好的图画。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描绘苏州园林的美的?

2.PPT出示:我最欣赏(哪一处)的图画,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美

请大家就从这七个方面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画,仿照大屏幕上的句式,说说这幅图画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么样的美。也可以在纸上写一下。

3、下面请各小组之间探讨一下,选一幅最喜欢的图画,着重从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探讨一下画面的美。(大约五分钟)

4、各小组依次分享展示。

主问题: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让你体会到了这种美?(感受“说明方法”)

哪些具体的文字令你感受到了这种美?(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预设:第3段:布局美、自然美第4段:配合美、自然美第5段:映衬美、生命美

第6段:朦胧美、层次美第7段:构图美、细节美第8节:图案美第9节:色彩美朴素美)

可以重点品读的几个地方(教师要充分品味,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作重点的品读)例如:

①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追问:出示ppt。对称就不美了吗?--明确,苏州园林讲求“自然味”,刻意的对称与自然之趣相比较,后者更富有美感。

追问:可不可以这样说,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对称的呢?(引导学生回答不可以,并说出文中有一个关键词“绝大部分”)学生根据提示回答本文的说明语言非常的严谨。板书“严谨”。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追问:“艺术”和“技术”的区别是什么?--明确,“技术”较为固定与简单,“艺术”是在“技术”的基础上有创设性,更富有美感。对称的“图案画”就是“技术”,而讲求自然之趣的“美术画”就是“艺术”。

③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追问:丘壑是什么意思?壑呢?大家注意这个字的下面是什么旁?那如果这句话改成“匠师们心中有山有土有很多高明的想法”好不好?预设学生会回答太复杂了,并且没有美感,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说明语言特点“简洁、凝练”。板书“简洁,凝练”

(第六段的:“界而未界,隔而未隔”同上)

④“鱼戏莲叶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该画面,可以齐诵由之而联想到的《汉乐府》江南,以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美感。

⑤“不感寂寞”、“俯仰生姿”、“栽”、“补”--感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心,以及作者用词朴实中富有生动的特点。板书“生动”

⑥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追问:出示PPT。给大家看一下修剪得跟宝塔一样松柏还有道旁树的照片。正如作者所说,更倾向于什么画?再来请大家欣赏一下中国的水墨画,更让我们感到一种怎样的美呢?(意境)

⑦苏州园林的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追问:出示PPT,通过这个小组的分析,大家对苏州园林的色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请同学们分辨一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苏州园林哪一幅是北京园林?

那所有浓墨重彩的园林都是苏州园林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词“极少”,认识到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特点的同时,认识到苏州园林朴素的色彩美。

5、通过各小组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苏州园林真的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刚才同学们分析了多处的说明方法以及语言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一篇成功的说明文还需要“言之有法”,板书“言之有法”。

6、同学们,如果现在你置身于苏州园林,你会发出怎么样的感慨?

叶老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美好的画面,还因为他的文字中流露着(引导学生说出感情。)

出示PPT:

这是我父亲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这本摄影集就叫做《苏州园林》。我父亲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又名的园林他都熟悉。……我父亲写这篇序文,开头就从陈教授的《苏州园林》说起,还说这本书中的照片使他回想起他的童年……

--叶至善

叶老在苏州生活了23年,对苏州的园林是非常熟悉的,他写的这篇文章原名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同学们齐读题目,这个“寄”字是什么意思,寄深眷就是(寄托了深深的眷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苏州园林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们写好说明文还需要“言之有情”,板书“言之有情”。

三、学以致用·品味语言

1、出示PPT,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两篇文章,快速的找到答案。(十到十二分钟)

第一篇《晋祠》主题阅读丛书34页3至5段。

①品析各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②品析文章的语言

③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篇布丰的《松鼠》121页全文

①品析各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②品析文章的语言

③体会作者的感情

2、每篇文章找3的同学回答问题,再由老师和全班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结:由我们今天学习的三篇文章,可以看出,一篇好的说明文离不开“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情”。

四、走出文章,走向生活

文章的美来自哪里?来自生活和自然。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今日的苏园和晋祠之旅虽然结束了,但是走出文章,有更多生活之美在等待着我们。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给学校写了一篇说明文的提纲,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和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内容充实起来。

苏州园林教案 篇8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

作者:执教:余映潮 整理:汪中苏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

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泰,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儿老师板书:朗读》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过故人庄》吟读一遍。

(老师示范吟读《过故人庄》)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好,下面请同学们学着吟读《过故人庄》。

(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师:“斜”字可以读为“xiá”,“家”、“斜”、“花”是押韵的。好,咱们再来吟诵一次。

(学生齐吟《过故人庄》)

师:“合”字读得特别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但第三句情感没有读出来。

(老师吟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师: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好,再试读一次。

(学生再次吟读《过故人庄》)

师:这一次味道就读出来了,老师为你们喝彩。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游山西村》。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夜叩门”三个字还要读得有意境一点。

(老师吟读:“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读出叩你家的门到你家来作客的快乐情感。

(学生齐声吟读《游山西村》)

师: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两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师:现在咱们再做一个“预备动作”,老师先以《游山西村》为例进行示范。大家读,老师译,注意听老师对“押韵”的处理。

(学生吟读,老师示范)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一个村庄在前头。

生:“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师:策声鼓声紧紧追随,春日的集会就在前头,那简朴的衣服头饰说明古风尚存。

生:“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师:今后若有月下漫步的闲情,说不定什么时候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

师:下面你们来译《过故人庄》。我来读诗,你们译。先来试一下,看看它应该押什么韵。

(学生依据课文注释译诗)

师:建议你们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学生讨论。老师吟诗,学生再译)

师:“故人具鸡泰,邀我至回家。”

生: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来到他家。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远处有青色的山崖。

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生:边喝酒边谈论庄稼。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生:到重阳时还来欣赏菊花。

师:这一句我是这样翻译的:“到了重阳节那一天,再来喝酒和赏菊吧。”这样朋友相邀的味道就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翻译的还差一点诗味,现在老师来润色一下,大家读,我来译。

(学生吟诗,老师翻译)

生:“故人具鸡黍。”

师: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生:“邀我至田家。”

师: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生:“绿树村边合。”

师:村外绿树环绕。

生:“青山郭外斜。”

师: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生:“开轩面场圃。”

师: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生:“把酒话桑麻。”

师:边谈论着庄稼。

生:“待到重阳日。”

师: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生:“还来就菊花。”

师:再来赏菊和喝酒吧。这样译诗就上了层次。

师: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 (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老师把这两首律诗放在一起教学,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这两首律诗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生甲:这两首诗都是律诗。

生乙:这两首诗都是写作客。

生丙:这两首诗都是写农家生活。

生丁: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

师:这句话必须限制性地回答两首诗中的某一句都是写景的。

生戊:这两首诗的押韵都在最后一个字上。

师:这两首诗都是按格律押韵的。

生己: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淳朴农家生活的喜爱。

生庚:这两首诗都写了对农家生活的留恋。

师:还用肉,还用鸡。老师再提示一下,这两首诗首联都是写什么?领联都是写什么?

(学生讨论,分别回答,教师总结)

师:首联都是写作客原因,颔联都写旅途见闻,颈联都是写到农家作客,尾联都写作客的留恋。先表达心愿,写作客原因,再写所见所闻,然后就相邀。你们看,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背诵这两首诗不是很容易了吗?

(学生齐声背读)

师:下面的活动就更有意思了,也更难了——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你看“青山郭外斜”只五个字,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一个长句子。“开轩面场圃”——他们在打开窗户说话的时候,打谷场上堆着金色的谷子,大公鸡在喔喔地叫,鸭子也在嘎嘎地叫,还有花香从窗户飘进来……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师:我现在做一个示范,我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这样的“说读”——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

师:同学们准备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

师:“故人具鸡柔,邀我至田家。

甲组一名学生: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作客。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乙组一名学生: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 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丙组一名学生: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和暖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丁组一名学生:诗人啊,这山村的景色太美了,欢迎你下次再来饮酒赏菊花。

师:老师再来接着说说尾联吧。 ——诗人哪,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一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师: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可以让我们神思飞越。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板书)

师:课外作业 :说读《游山西村》,对诗人说话。

附板书:

律诗二首

朗读

译读

背读

说读

(余映朝:湖北荆州市教研室。汪中苏:湖北通山县教研室。)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A刊第11期

[1]

苏州园林教案 篇9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批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高度评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这里山水秀丽,素以“园林之城”闻名天下。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了两席(拙政园、留园)。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苏州是一座园林名城。1997年12月,以拙政园、

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选定苏州――这座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苏州古典园林是典型宅第园林,渊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于16世纪―18世纪明清时期全盛,苏州有园林近300处,直至今天,保存较好、能分别代表我国宋、元、明、清南方园林风格的著名园林尚有数十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涵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苏州园林――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要特色的苏州园林,数量之多,园艺之精,品位之高,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影响之深远在人类造园史上都是罕见的。

苏州古典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了自然山水的空间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台和美的享受。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荟萃苏州,这与当时文入画家的参与设计分不开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它的建筑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方面内容大多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苏州园林作为至今保存完整、价值高的城市性建构群体成为人类文明的见证。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地方风情。体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既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有反映各家思想流派、宣扬人生哲理、借助诗词文学渲染,陶;台情操的,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集建筑、雕刻、雕饰、文学、书法、绘画、琴棋书画、工艺美术、陈设布置、盆景及音乐、戏曲等等文化艺术于一体,是给人以典雅精美感受的综合艺术的博物馆。它匠心独具,小中见大。园林面积一般不大,大的四、五亩,小的不足一亩,采用借景、对景、对比、衬托等造园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景致,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空间处理上时而开明阔郎,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1979年首先在美国纽约建造了“明轩”庭园,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其深厚的影响不断延伸,进而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西班牙、南非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造苏州古典园林,出口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中国的长驻文化大使”。为苏州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彩桥。苏州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堪称“人居环境经典”。早在古代就被帝王采撷到皇家宫苑之中,今天吸引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来苏州考察我们祖先的造园艺术、绿化植被、建筑风格、环境治理及现代管理,苏州古典园林成为解决现代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范本。

苏州古典园林是那样的醇厚,保护它,就是保住我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的宝库;就是留存可供借鉴的典范,研究、学习、汲取营养,创建有中国特点的、有质量的好作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苏州园林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苏州园林教案】相关推荐
园林养护工作总结必备

校园绿化个人工作总结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校园绿化工作总结篇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

园林绿化个人工作总结

今天编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园林绿化个人工作总结”的文章,在信息化时代,大家对文档的需求日益增加,常常在范文中获得写作思路。背诵范文可以改进文字表达技巧。你还在为编辑范文而不知所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