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治家格言读后感汇总

治家格言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07

治家格言读后感汇总。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1

当朝廷以千钟之禄请你出仕时,你只淡然一笑,留冠博带于乌台之上,着布衣草履于乡野之间,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美文欣赏。你深谙程朱理学的要义,何曾没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抱负?但你没有忘记父亲坟头的誓言。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是你说的,但辅弼异姓并非你的理想。你深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却违背了这样的传统,你选择了更为静谧的那一条。相较于那些降清的明末遗老,你是幸运的;至少在心灵上你是释然的。你既不是积极入世的狂客,亦不是消极遁世的隐者。你就是你,一个睿智而豁达的文人。于是当历史的兴衰成为了教科书上的几行数字,当曾经的帝王将相成为了孤坟碑祠…你的思想却成为了风檐下翻飞的书纸,成为了圭臬,成为了亘古。于是历史汤汤的洪流中又多了一位独上高楼的智者;于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又多了一纸不朽的著述。

《朱子治家格言》上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比《朱子家训》稍早一些,明万历年间成书的《菜根谭》上有更深刻的句子: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前几日《南京零距离》的《孟非读报》上曾谈及全国公务员一年花费在吃喝上的开销达到了2000亿!2000亿,如此天文般的数字是怎样的概念呢?是够这一年全国的适龄儿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家藏万金,无非一日三餐;广厦万间,无非卧榻一张。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各种应付。肥甘辛辣间,却忘了真味只是淡。我们何曾潜心研究过《朱子家训》,寒假作业一公布,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列其为事务或应付,读后感《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美文欣赏》。我们并未衰老的心性也正在逐渐被世俗所固化。诚如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为什么而出发呢?一学期的忙碌竟让我心虚!回想四个多月来,屁股能与板凳亲密接触达十分钟以上者,不是上课就是开会!然而我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上课,也不是为了拿奖学金而开会!正如我不是为了大快朵颐而生活,也不是为了肥甘辛辣而奔忙!我回想起了儿时母亲数次带我出诊时的经历,我回想起十年前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一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孩子绝望的眼睛…我也曾怀揣着一个救死扶伤的理想,只是愚蠢到忘了在外界纷忙的环境中,给心灵留一分宁静。食堂二餐厅的墙上挂有《朱子家训》,我觉得挂在餐厅也最为适宜。当我们品尝一粥一饭的时候,不妨想想它的来之不易;当我们咀嚼大鱼大肉的时候,也不妨多思忖一下我们来到这所大学的目的。朱用纯曾与徐坊、杨无咎合称为吴中三高士。静观满纸朴拙的训诰,知道非宁静无以至远。宁静,是一种不受功名利禄左右的淡泊的心态,它能将一个人送到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一直奇怪《正气歌》的最后两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读书可以在阳光下,正大光明;可以在雨帘中,诗意绵绵…可作者偏偏选择风檐之下。后来读到《风赋》才明白,仁者如风,溥畅而至,将博爱与宽厚平等地赠予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学医的人更该这样。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我细数着风檐下翻飞的书页,凡五百零六字,虽称不上醍醐灌顶,但多少能让人产生簌簌凉风生,加我林壑轻的顿悟。仿佛小心地拾掇起,先哲额上滚落的汗珠。风檐下,我轻轻地合上这一页书。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2

《朱子治家格言》是朱熹先生留给后世的一部家庭教育经典著作,它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朱子先生对人生和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到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明确了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的方向。


朱子治家格言告诉我家庭的建设需要以修身为基础。在书中,朱子先生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家理念,表明了治家之道应从我自身做起。作为家庭的主人,我们应该率先做到诚实守信、勤勉进取、廉洁奉公等方面。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子女,为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因此,我明白了修身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只有自我要求严格,才能带领整个家庭走向幸福。


朱子治家格言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任务。在书中,朱子先生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父母长期耐心地引导和指导。他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就意味着父母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他还强调了对孩子温情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用爱心去去教育孩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引发了深思。作为家长,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成长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方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朱子治家格言还教会了我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这本书中,朱子先生告诉我们要“以治家为本,以道德为先,以和睦为贵,以交流为根”。他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共同建设幸福的家庭。他提醒我们要留出时间和家人分享和交流,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共同解决困难。通过和家人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增进感情,促进家庭和睦和发展。


阅读完《朱子治家格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部经典著作对我的影响。在我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我将以修身为基础,注重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耐心性,同时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可以建设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培养出品德高尚、有责任感的子女。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正能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一份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3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碗粥一碗饭,都要想到来得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都要常常想到得来的艰辛。

“自奉必须俭约”,自己的饮食用度要节俭、节约。“宴客切务留连。”我觉得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自己宴客的时候,不宜太奢侈浪费,关键是诚心诚意,有礼有节。

第二,当你去别人家时,不要太奢侈。只要吃得够多,不要逗留太久,让主人难堪,给别人添不必要的麻烦。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饮食节约、节俭,不奢侈浪费,自己菜园里的瓜果蔬菜胜过奇珍异食。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不要因为贪口腹之欲而肆意杀害牲畜及家禽。

以上四句,都是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里反复谈到,要从吃喝用度上来节俭、节约的问题,说明从饮食上来节俭非常重要和必要。

也许以前有人会说,正是由于物质资源的缺乏,我们才需要提倡节俭。在现代社会,物质资源是如此丰富。然后我们可以讨论节俭是否过时。事实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无论贫富老少,我们都需要培养节俭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纵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圣先贤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在每一部经典著作中谈论节俭问题。

《论语》里,谈俭约的经句俯拾即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以简陋的衣服与粗糙的食物为可耻,那就不值得与他谈论什么道理了。”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

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回的德行真好啊!”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

“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做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啊!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对我来说就像一朵云。”在整部《论语》里,从孔子到其**,都在提倡“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思想,为了追求“道”,虽吃的是粗茶淡饭,亦是快乐的。

《道德经》里,老子也说:“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太多的美味吃多了,会令人味觉减弱,反而品尝不出食物原汁源味自然的美味,所以圣人们以能吃饱为原则,而不追求五花八门、奇珍异食。

《曾国藩家训》中,曾国藩也有一条十六字治家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面对奢华的饮食,他说:“一食千金,吾不忍食,目不忍睹”。

喜欢孙中山先生的题词——“饮和食德”,其出处:“饮和”语出《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食德”语出《周易·讼》:

“六三,食旧德”。吃喝后感觉自在、享受和乐,饮要和谐,食应道德,享受先人的德泽。也就是要吃自然天成的食物,返朴归真、顺其自然。

如今提倡的“光盘行动”,从各级**到普通民众,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就是在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古德,令人欣喜。

现在学***文化的学校、个人在餐前,都要诵念“饭食之德”和“感恩词”:

饭食之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自奉必须简约,宴客请勿流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即出自《朱子治家格言》,萝卜青菜保平安人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出自《**规》。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饭食之德”的诵念,可以提起自己的恭敬心,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浪费饮食,以培养自己的福德。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4

《朱子治家格言》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对于家庭的管理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朱子治家格言》是朱熹所著的一本家庭管理方面的书籍,内容包含了朱子的智慧和思考。这本书以格言的形式进行呈现,每个格言都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朱子对于家庭治理的观点和建议。


读完《朱子治家格言》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朱子的智慧和高尚情操。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发展优秀品质和修养的基地。他提倡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和尊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他说:“治家有道,宜先思亲。”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要时刻牢记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朱子还重视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培养。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家长应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育孩子要负责任。他曾说过:“再生未良者,则又修之。”这句话告诉我,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修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朱子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他说:“入亲以和,离亲则孤。”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在家庭中相互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要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共同享受幸福。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够保持稳定和谐的氛围。


与此同时,朱子还教导要坚持道德原则,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品质。他说:“安家不仁,无以友其上。”这句话告诉我,一个人作为家庭的一员,不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要能够关注家庭的整体利益,做到仁爱和善良。


《朱子治家格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家庭的美好和重要性。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管理和经营一个家庭。家庭是每个人的港湾,是平静和安宁的栖身之地。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如何去经营一个家庭。


通过《朱子治家格言》的阅读,我认识到了家庭治理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支持是家庭和谐的基石,而家庭成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也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该时刻关注家庭的状况,积极投入到家庭的经营中去,与家人们共同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朱子治家格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治理的方法,更好地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这本书将继续在我的人生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让我在家庭的生活中更加明智和周全。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5

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国学大师的南怀瑾(1918—2012,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在讲解《朱子治家格言》时,谈到自己八岁就会背诵这篇文章了。并说当时“一个家庭的孩子,不背这篇文章不行的”“影响中国三百多年到现在,全中国老百姓都受到影响”。

《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告诉我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黎明即起”:强调的是要早起。早起是省时、勤劳的方法和表现,被认为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相反,睡懒觉则被视为一种陋习、恶习。我们俗语责备睡懒觉的人说:“太阳都晒到屁股了还不起床?

”有鄙夷之嫌。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惜时、早起、勤奋”的至理名言了。

“清晨时光贵如金”“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时光在黎明”,还有民间谚语说到“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都在告诉我们早起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早上醒来不应该是闹铃,而应该是梦。

你也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从健康角度来讲,早睡早起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早睡早起,没病惹你”“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是曾国藩家的“八字家规”,其中一规就是要“早起”,并谈到看一个家族是否兴盛,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子孙是否早起(早起);二是看是否做事(勤劳);三是看是否读圣贤书(读书)。可见“早起”是被曾国藩家看重的一个重要品质,世世代代警醒和引以为戒。

在当今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兴盛的时代,人们娱乐无度,与“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古训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的现状下,借古鉴今,来学***调“早睡早起”这一古训、古德,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朱子告诉我们早起以后,要打扫房屋、庭院,从内到外,做到干净整洁。

是中国人都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世人往往容易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殊不知,“扫天下”是要从“扫一屋”开始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告诫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荀子在《劝学篇》里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国的古圣先贤都在告诉我们要成大事者必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否则就是在建“空中楼阁”,失去了根基。

况且,居家环境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住家环境卫生都脏乱差的人,在做人、做事上会表现得有多优秀。他可能是一个思想混乱、生活混乱、工作、学习和生活混乱的人。

“你的房间就像你的人生”,扫除力是近来流行的心理学概念:扫除可以让房间变整洁,还能塑造良性的“心理磁场”,有助解决烦恼、成就事业。

哈佛商学院研究发现:快乐的成功人士,家庭环境往往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从一个小家庭到每个人,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干净的,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

也就是说,你住的房间是你内心的反映。你的生活就像你的房间。缺乏扫除力的人,要么欲望无穷,什么都想占有;要么心存恐惧,什么都舍不得扔。贪婪和恐惧充斥着心灵,而爱和幸福没有容身之处。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一开篇就告诉我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既必要又实际,既通俗又易懂。引而广之,其实不仅外在环境要整洁,更要注重我们内心的清虚干净——“扫地扫地,扫心地”。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6

我的童年,是与《治家格言》连在一起的。小时侯,我住在爷爷家,他家的墙上挂着两个很大的条幅。起初,我只是觉得那上面的毛笔字写得很好看,因为我认不了几个字;后来,爷爷教我认识了上面的字,《治家格言》从此成为了我的启蒙。那上面的字,也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在今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又一次认真诵读了这本书,对它的深刻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渐渐明白了爷爷挂的条幅的含义。爷爷一生克勤克俭,为人忠厚老实,街坊四邻口碑很好,这都与他的良好的修养有关。耳濡目染,我也受到了熏陶。细细研读,确实收获不少。其中的`许多持家之道,对于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来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里告诉我们的是勤俭节约的道理。现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之宝,每天花钱没有节制不说,还随便浪费。我就亲眼见到在利客来的肯德基店里,一个小朋友让家长用25元钱买了两份炸鸡,他只吃了一半就扔了,而他的家长只在旁边陪坐着,一点也舍不得吃。看到这一切,我的心揪得很紧:他不懂节约,难道家长也不懂吗?这样长大的一代,怎么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试想一下,农民种地是多么不易啊,25元钱能买多少小麦?够小朋友吃一个月的了;工人纺织多么辛苦,工作劳累不说,还面临下岗的威胁,况且,美国和欧盟还为中国的纺织品设限,纺织业也不容易呀!

《治家格言》虽然讲的是治家的道理,但没有小家哪来的大家?要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啊!为此,我建议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家治好了,社会也就安宁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不就实现了吗?

最后,让我用书中的句子结束全文吧: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7

于嘉琪家长读书有感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安排了这么有意义的作业。作为家长,我好久没看书了,这让我很惭愧。

认真读了一遍《朱子治家格言》,短短的一些文字,道尽了太多的道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能理解一些字面意义。对我来说,仅仅字面意义就让我受益匪浅。

简单的分享一下文章的前两句。很简单的两句话,就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我们的一个最基本的生活道理。

早上要早起,把自己,把家庭收拾的干干净净。而且文中强调“要内外整洁”。“内整洁”会包含哪些东西呢?

是不是所谓的,一天之计在于晨?你想让我们每天保持好心情吗?我们每天都必须积极向上吗?

我想,这些含义都是有的。

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看,每天都不能确保“外整洁”,更不用谈“内整洁”了。所以,细细想来,多有惭愧。

一早一晚,这两句,与《**规》中的“晨则醒,昏则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的许多经验告诉我们: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保证身体健康。但现在,它变得越来越奢侈。

下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思物力维艰”。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能真正理解苦难。然而,即使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也不能随便挥霍浪费。

无形之中,这句话,与我们一直崇尚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谋而合。

我们不随便挥霍浪费,那么我们就能够节省更多的资源,把节省下来的资源留给需要他们的人,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救了一个人的命,甚至救了一个地区的命。

没有大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是普通人最大的贡献。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8

光阴似箭,很快这个假期就结束了。假期中,我除了带孩子做家务,就是看学校发的《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这本书了。读着这本书,感觉内容十分的丰富,包括人的作息、饮食、做客、用具、交友等诸多方面,是告诉我们大家如何做人的行为规范,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说得很清楚,按照这个去做能让一个人变好,一个家庭变好,然后就是能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好。

在这本书中,三个地方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第一个地方是蔡礼旭老师说的“任何遇到的事情能不能让你发脾气,不是那件事情决定的,是自己的修养决定的。”这句话,以及他所列举的事例。这个事例是:

“新加坡有一对感情很好的夫妻。这位先生说他最大的福气就是娶了自己的太太,太太也说他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嫁了自己的先生。他的妈妈误会他太太,骂他太太的时候,他太太还跪下去给她道歉。

他就很替他太太抱屈。但他太太却一点都不委屈,还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婆婆气出病来了怎么办,她只想让婆婆的脾气降下来,只要她跪下来道歉,婆婆就消气了,她就心安了。

过了几天,婆婆发现她误会了媳妇,媳妇也跪下道歉,这么好的媳妇连灯笼都找不到!自然会愈加疼爱这个媳妇了。”从这个事例中,媳妇自己这样做了,婆媳关系也好了,家庭关系也好了。

我们看到这个媳妇的修养很高,她没有想过自己,没有这些情绪,没有把自己看的太重。在当今社会中,我想不说有多少个媳妇对公公婆婆能做到这样,就是有几个儿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做到这样的呢?中国这么多人,估计也是凤毛麟角吧。

我一直觉得自己对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不能说很孝顺,但也还算可以,但是,和这位媳妇一比较,那简直是没法比,自己做的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读完这个事例之后,觉得自己即使做不到像这个媳妇这样,也要慢慢的向她学习,做到不发脾气、不埋怨、不顶撞父母、公婆,这样,家庭矛盾就会越来越少,慢慢的家庭也就会越来越和睦。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9

我在“国学部家长群”里朗读的是《朱子治家格言》。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最为熟悉的一首诗,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作,这是值得我们思索其中的道理的,要知道珍惜粮食,要懂得感恩,懂得惜福。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好吃就把东西扔掉,如果太累就不工作。他们浪费时间。暑假“活着”夏令营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捡来的垃圾、废品换来一顿饭钱就没了。

我们真的需要提醒自己从身边做起,珍惜每一顿饭、每一粒米,影响身边的人。别以为它能改变什么,它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联想:当你洗手后忘记关水龙头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人类留下的最后一滴水会来自**?也许就是你的眼泪吧!

当你把剩菜倒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农民叔叔面对黄土时的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便是艰辛的又一真实体现。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俭,但是要适可而止,不可偏离。要把道理想通,学会感恩他人。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一千瓦时的电、一张纸和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件琐事。我们为什么不把这当成一种私利呢?

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不断获得生活的积累,这包括读书、工作、娱乐、交流、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等,你需要随时将这些存储在大脑中,并在字里行间中应用。终身学习是不断创造优秀作品的源泉。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10

《朱子治家格言》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事的宝贵精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屁股还不愿意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妈妈洗晒,懒惰在我身上越来越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部倒掉,一件衣服不好看就不穿,在学校同学们比谁穿的衣服品牌好,谁的贵。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事,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 莫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读了《朱子治家格言》后,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还需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虽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从我做起,将这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11

我在国学部家长群里朗读的是《朱子治家格言》。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最为熟悉的一首诗,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作,这是值得我们思索其中的道理的,要知道珍惜粮食,要懂得感恩,懂得惜福。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东西不好吃就扔掉,活儿太累就不做,虚度光阴。暑假活着夏令营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捡来的垃圾、废品换来一顿饭钱就没了。我们真的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从身边做起,从珍惜每一餐、每一粒米做起,从点点滴滴感化身边的人,不要以为这不能改变什么,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联想:当洗手后,忘关水龙头时,你是否想过人类剩下最后一滴水将从哪里来?也许就是你的眼泪吧!当你把剩饭乱倒的时候,是否想过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便是艰辛的又一真实体现。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俭,但是要适可而止,不可偏离。要把道理想通,学会感恩他人。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不让此举成为一种习惯利己利人呢?

【治家格言读后感汇总】相关推荐
后天读后感(汇总10篇)

在这篇文章中怡心句子网小编详细介绍了“后天读后感”的各种信息。如果一个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做好阅读这件事情,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最近大家都被作者写的热门书籍作品所深深吸引。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欢迎阅读这篇文章希望你会喜欢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少年闰土读后感汇总

最近我读了作品这本书,越读感触越深,经常会悟出许多的道理。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感受与外界联想,将其精炼在读后感里面,句怡美的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少年闰土读后感”,感谢您的喜欢和支持也请不吝分享给您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