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2024讲课观后感必备5篇

讲课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30

2024讲课观后感必备5篇。

讲课观后感 篇1

今年利用寒假时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该书是以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实录编辑而成。在序二中程红兵老师说,“我一向是喜欢走进课堂听课,而不愿意看所谓的课堂实录” ,刚开始看时,我确有这种看法,等看完了整书后,我的思想转变了,李镇西老师不愧是专家级的教师,不愧是特级教师。我看完书后,回顾了自己做学生时老师上的课和自己现在做老师上的课,才发现什么是“人外有人”,我的那些老师和我自己都不具备***的这种教学思想,根本没有体现出现在的教学理念。

教师该怎样上课?我们从李镇西老师处学***?正如序一中钱梦龙所讲,“李镇西老师的可是很难学的”。

的确,***讲课不拘定格、挥洒自如,听***讲课你可以完全放开自己的思想,感受到李老实课堂的魅力,想学***不知从何学起,讲课时套用***的讲课教案,也远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李镇西的课是李镇西的课”。当然这并不是说***的课就没有可学***方,***的每一堂课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都坚持认真备课。我认为如果我们想向老师学习,就应该学习这种教学精神。

在读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我尤为佩服***的讲课,敢将一堂语文课讲得像一堂政治课,恐怕除了***外,敢这样做的人没有几个了。事实上,学生不应该对每一个科目都很清楚。目前,高中生各学科都是基础学科,相互交叉是正常的。在我记忆中,我当时在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感觉这片课文很枯燥,没有意思,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如今看了***的课堂实录,不由得佩服,远来这种类型的课文可以乡***这样来上。***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无定法,要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要心系学生,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不要控制和约束学生的思维,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地位。

正如***所说“我已经开始注意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时***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中的一句话,这也是***教学不同于常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体现。***讲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畅所欲言,不受干扰。不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多小,老师都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我们教师上课时,总是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万一在学生有稍许跳出了自己的情景安排,也总是千方百计的加以干涉,把学生拉回自己安排的情境中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陷阱,引导学生收听,然后反映我们自己的教学亮点,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教学成功。这种老师就是没有尊重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李镇西的教学风格也体现在她自身的优秀品质上。他们自身素质优秀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渊博;二是备课细致;三是是应能力强。***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应对自如,当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经据典,或者引用名人名句对学生的观点做以补充。

这些能力就体现出了其确实是博学的,而且应变能力强。我学到了很多。我真的想给学生们一碗水。我得有一桶水。我们经常说教师要经常充电,这个充电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高,更多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高。

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备课要备到***的程度确实不易。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愿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既定模式往下进行,而不愿意,也是不敢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备课不充分,怕自己驾驭不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自己认真的备了课,将一切知识点都备透备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完全做到收发自如,就不怕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生动,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

在阅读了课堂的实际记录后,我发现在授课过程中,很少有独立的曲江分界点,包括向学生提问的生词,还有学生互相回答问题。“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你说应该读什么”,“大家认为他说的对不对”,等一些语句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就是的课堂上完全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学***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问题往往在学生的相互疑问、相互讨论、相互解答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知识掌握的牢固,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很重视“成功教学”的技巧。在整个教学实录中,很少看到***说学生回答问题回答的不对,他总是说“你回答得很好”、“这个问题***都没有想到,很好”等话语,即使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确实回答错了,***也会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认可,这样积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舞了学生学***头。试想哪有不喜欢被老师表扬的学生。

***在讲课时,时刻注意情感目标的渗透,再***的课堂上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还有一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在《沁园春雪》的教学实录中,他敢于就自己的理解指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中的“谁”应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句中的“自由”,认为权威解释“谁”应是无产阶级是不确切的,自由之花才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的终极目标就是平等、自由、和平。

***把握住这一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指出“只有民主和科学的制度,才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这就是政治文明”。他的论述超越了文本本身的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的课学生的学***很浓,正如魏智源老师在它的听课评论中写到的那样:

“一个突出的印象,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思维活跃,整节课都在不断的思考与讨论。”

***作为一名特级语文教师,它有着自己的教学特色,其教学优势值得我们慢慢去思考和品味。***我认为我们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我们的教学,即以人为本、质量过硬、认真备课、以学生为本、注重创新。上面所写的只是我的一点皮毛见解,也许并没有领悟到***的教学真谛。

一个教师要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博采众家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风格。***得课也一样,我们不能仿照他的教学方式,因为***的课是“不可学”的。

讲课观后感 篇2

二、学生高于一切

李镇西老师从来不愿意把课堂当作表演,在他看来,课堂应该是学生有所学的地方,而不应该为了展现自己把学生当成表演的工具。在教学《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如果想要“演戏”,让这节课“完美”是很容易的,但是李老师没有这么做,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讨论和碰撞,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提出了很多的见解。有人质疑,这还是语文课吗?

今天的主流思想也否认这是一堂好课,认为语文课不能分为政治课、思想道德课,也不能脱离课文的内容。不过,李老师认为,这当然是语文课,因为他和学生讨论的所有问题都来自课文,而且都与课文密切相关。其实在我心中也一直存在疑惑,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用“合格”是因为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认为如果我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得合格了,那我便是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

李镇西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学生发展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人不仅在他的‘目’中,而且进入了他的‘心里’;不仅进入了‘心里’,而且占居着‘中心’的位置。”钱梦龙先生如是说。

“李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感受成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这应该是李老师课堂教学最大的奥秘所在。”魏智渊老师如是说。

读这里,我想,永远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班级。

讲课观后感 篇3

润物细无声

——观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薄俊生校长《掌声》一课有感

2011年11月26日,我有幸在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开班典礼上倾听了著名的来自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薄俊生校长的一节示范课《掌声》。从这堂课里,我这个还没有“走出茅庐”的师范生可谓受益匪浅。不论薄校长的教学方法、教学机智、还是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都让我如沐春风,我不禁想到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那句绝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课堂开始之前,薄校长利用等待学生入场的空当为在座的教师学员们分享了他对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研究。这当中他提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办学特色与课堂教学的兼顾、课堂教学质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校长在课堂教学问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教学的责任目标等方面予以了具体阐释。对于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在于如今有很多学校和老师一味追求所谓的办学特色,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给人的感觉就是虚有其表,华而不实,殊不知“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学校就不是一所好学校”。

注重课堂教学的基础地位的观点,应该说是给了大部分学校一根准绳,以此为重点来展开学校的相关建设,才能让一所学校有底气、有分量。在整个讲说的过程中,薄校长一直气定神闲,谈吐自若,那些对我来说是一种荡涤性的思想就在这种波澜不惊的过程中伴着他的声音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接下来的示范课中,薄校长又以另一种形式让我领略到作为一名教育专家的风范。

课的名字叫《掌声》,是一篇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身体残疾,但仍然自信乐观的精神的赞美和尊崇。

开课前,薄校长和同学们互相打招呼,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就在我们想他怎么介绍课文的时候,他转过身,用自我介绍的方法引导学生鼓掌,然后自然地介绍课文。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从文子到句子,从句子到情感,再从情感到中心思想,层层深入,在接合阅读教学的重点,似乎课堂教学组织设计相当有序,层层丰富。

学生也由一开始的噤若寒蝉,对问题的反应较冷淡转变到之后的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我们从薄校长口中得知,有一个意外就是他手中的教材是苏教版,而孩子们手里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两种教材的差异使原来的备课变得苍白无力,于是他一边教学,一边调整思路和方法,把孩子的思想一步步引向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中心。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感到任何困惑和慌乱。也许这是他在《**人》中惊人的教育智慧。另外,薄校长对示范课上的孩子们在学***现出的种种问题也是一步步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例如他耐心纠正孩子的阅读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发言等等,都无不表现出他深厚的教学功力。

在整个教学和讲说过程中,薄校长始终表达清晰,镇定娴熟,没有一点浮华和造作之感。但正是从这种朴素的教诲中,我们才能领略到他独特的风采和魅力,看到他深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就像一场细雨,一直静静地、静静地、久久地滋润着我们的心。

讲课观后感 篇4

我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看到这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我所教初中语文不对口,因此不打算到认真看它。我对窦桂梅老师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也知道她的课讲得很棒,因此,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看了起来。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缺乏毅力的我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我也想经历专业成长,也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然而热情总是过不了三天就骤然降温。比如写日志吧,老是断断续续,不能够坚持下来,连续几天没有写日志了,失去往日写作的热情。

再往下看这本书,竟被她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忘记了疲劳,从吃过晚饭一直看到午夜,要不是挂钟的提醒,我还不会停止下来。这两天里我利用了一些零碎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早晨醒来看躺在床上看上几页,饭后看一会儿,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对好书,总是有些入迷。

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课堂实录,每篇后面还有几个点评。看这本书不能太快,需要细心地啄磨,才体会出课堂教学的精妙。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往往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地设计教学,又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她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从中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是别人讲,很容易受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影响,然而窦老师大胆创新,将课堂按“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流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不着一点刻意设计的痕迹。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拿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暑假里,一有空,便不断地翻着,思考着,咀嚼着,带给我深深地震撼与无限的启迪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看到这里,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成长,我不也是在学校井然有序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吗?我也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逐渐克服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也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桂梅老师的课堂,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的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育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高屋建瓴,正所谓是“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是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地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需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一定要精心上好常态课!”合上扉页我轻声而坚定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炼炉。”——我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我会在用心地课后反思中学着“站立”。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也将追随窦桂梅老师的足迹,用心于常态课,成长于常态课,精彩于常态课,绽放于公开课。

讲课观后感 篇5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会儿,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天真地以为心中有爱就能改变一切,整天和孩子们嬉戏玩闹在一块儿,却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关爱他们的点滴生活……还别说,真有那么一阵出现过奇迹,也许是农村孩子特淳朴吧,他们被我的“爱”打动了,一个个对我特别的好,为了我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甚至连几乎不可能改掉的乡音都纠正过来了……我便一度迷失在自我陶醉中……

可美梦不久便被打醒了,由于局势的发展,乡村小学很快就被合并掉了,并校后,并行班级多了,也就有了对比。慢慢地我发现,即使我再努力,成绩始终都无法赶上别人,这才有了疑惑,恐怕光有“爱”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些其他什么,于是便一路追寻,到处取经,但收获却甚微。

前不久,高老师对我说,多看些相关的书,可从窦桂梅老师开始,于是我就去书店买了两本回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起来。可一拿上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我都要读完一课,那感觉不是仅一个震撼所能比拟的,收获自然也不小。

我边读边思,并时刻把我的课堂与窦老师的相比,仔细寻找问题所在。渐渐,第一个问题就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认为朗读还行的我怎么也教不出朗读同样优秀的学生,看了窦老师上的课,我知道了,原因是我只是一味地强加给他们,他们不但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是不明所以,怎么可能接受呢?而窦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完全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来读,学生口读我心,自然而然就能读好了,窦老师只在适当时点拨一下,让整堂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找了这么多年的答案,一下子解决了,“佩服”便是我对窦老师的第一层认识。

还记得孙老师也曾帮我找过原因,她问到我在课堂上关注的群体,我思考之后回答她是优等生,她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她平常关注的是后进生,即使偶尔一堂课关注优等生,那课后也必定给后进生补上,他们才是我们该关注的群体。是啊,后进生都会了,更何况优等生呢?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课上我照着教案提出的问题,后进生一个也不会啊,那叫我怎么办,课总得上下去啊,就只能……所以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看了窦老师的课,我明白了:首先,后进生的士气已经在我的不重视下消退不见了,即使有他们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了;另外,我一直不愿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后进生失去了信心……窦老师的课却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士气都是那么地足,兴趣都那么浓,效果自然不一样。即便刚开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气氛沉闷,窦老师也总能扭转局面,真不是一般的神奇啊!

原来我的心里一直不曾装有后进生,自然就不会替他们着想了,我的语言也没有感染力,也就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难怪课堂气氛沉闷。真是惭愧,还一直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直到此时,我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今后的课堂,我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语言。

回想刚开始之所以能那么快认同窦老师,是因为她也是从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成长起来的。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产生和窦老师一样的想法:为什么别人成长那么快,而自己却没进步呢?现在我知道答案了,并不仅仅像窦老师所说的是“公开课”的原因,我认为更是她那永不停止的进取精神,这才是她取得成功的源泉,而我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精神,虽也曾不停地找原因,可即便找到了原因,也没有那股子精神劲支撑着去解决问题,就此停止了寻找的脚步,当然不会有进步了。而窦老师即便取得了成功,都不曾满足与现有的成绩,依然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实感汗颜啊,看来我首先要改正的是自己畏首畏尾的心态,教师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学生,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影响到学生的利益,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要向之努力!

【2024讲课观后感必备5篇】相关推荐
2024榜样5观后感推荐九篇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榜样5观后感”的精彩文章,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应该从什么角度开始着手呢?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回归观后感5篇

电影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功能和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来深入思考,电影把人性的黑暗和光明完美结合,引发深刻的反思,你此时正需要作品名的观后感范文?以下是句怡美小编整理的“回归观后感”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你能找到最适合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