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十二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15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十二篇。

每个人都应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当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如果你对“千年一叹读后感”感兴趣那一定不能错过本篇介绍。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1

执笔于最恐怖地区

问道于数万里荒原

反思于尼泊尔山麓

惊悚于古文明遗言

——余秋雨《千年一叹》卷首语

写这篇》读后感时,我正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匆匆数年,而今再读,却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罢了,权当纪念我已逝的青春。

第一篇望着这沉甸甸的题目,心中感慨万千,不知该从何谈起。《千年一叹》是一部日记体游记,作者是这一段时间非常火的文化名人——学者余秋雨。

最早听说余秋雨,是沸沸扬扬的封笔传闻;最早读过他的文章是《山居笔记》;最早开始羡慕他是**电视台的青歌赛。

读《山居笔记》时,觉得这是一个淡泊的人,性子凉凉的,不急不躁,所有事情慢慢道来,不怕失败却也不过分奢望成功,所有的文字一个接着一个,自然流出。年轻时我不一定喜欢这种风格,所以我不想读他的其他作品。

几届青歌赛都邀请余秋雨做综合素质的评委,让我对他的好奇越来越浓,好感越来越多。记得不论题目出到哪个国家的哪个地方,余秋雨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他不曾去过,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他不曾瞻仰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语。这是文人的气质和魅力。

我更佩服的是,所谓的“西方歌王”看着其他国家的国旗,说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啊,啊,啊!一个小爱国人士此刻无法忍受。

学者、文质彬彬的余秋雨气愤地说,这样的回答让观众和评委感到痛苦。“嗯,我当时决定读完余秋雨的书。

先是《行者无疆》,写的是余秋雨游历欧洲所见所闻,有意思,大开眼界。接着读《千年一叹》,深深地思考,甚至走火入魔地每日思索:生命之于我们究竟是什么?

文明的起源、成熟和衰落之间发生了什么?更异想天开地希望那种时间机器能把我送回到历史的每个瞬间,让我去瞧瞧《荷马史诗》中宏伟的战争场面,金字塔建造的方式,三大宗教的诞生……太多太多,我想了解想知道的事情。

余秋雨自己说他对于这本日记体的游记没有做过刻意的修改,就是每日游览完毕回到旅馆开始写下一日的感言。“这种做法有点像现代行为艺术。一切都只是在行为的过程中完成的,不再是外在的行为;这也有点像中国书法。一笔一划总有许多遗憾,但收笔后我们不适合在东西方作画。“感谢作者,正是这种谢作方式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受;佩服作者,这样的写作方式又是靠平日怎样的积淀呀。

至此,我真正成为余秋雨的'粉丝'.

千年叹息,包含着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毁灭。

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所有神话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爱琴海沿岸曾经站着许多哲学家。迈锡尼的“特洛伊木马计划”流传至今;美丽的女子海伦多么令人神往;奥林匹亚,古代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发源地;克里特岛上先进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发生在一千年前苏格拉底、孔子和释迦牟尼诞生的时候!神奇吗?

敬畏吗?人类祖先有什么样的智慧和创造力。遗憾吗?

痛苦吗?这样的文明是哪个人创造的?来自何方?

克里特人曾经使用过的排水系统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城市建筑学家来观摩,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浴缸即使放到今天巴黎街头的洁具店里也不过时……可后来他们都去了**?他们是怎样悄无声息地离去了?战乱,疾病,或是天灾?

古希腊曾给后世带来多少精神上的财富,但无情的时间还是将它掩埋,没有历史的记载,只有神殿、石柱、体育场、废墟见证着她昔日的辉煌。今天的希腊只站在前希腊的肩膀上。文明早已中断,留给人们一个未知的世界去探索。

在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它的代名词。常从电视中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在夕阳的余晖中,茫茫无际的金色沙土上矗立着一座座挺拔的金字塔,没有鼻子的狮身人面像似乎在落日中微笑。

多么美,多么神往。余秋雨笔下的这个美丽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破旧的开罗市没有人身安全的保障。所谓的四星级酒店相当于一个没有美味食物的小旅馆。

这就是金字塔的故乡今天的样子。

希腊地处经济发达的欧洲,属于弱小国家。埃及的经济更是落后。难道说这些曾经雄霸于世界的文明古国在如今的世界,除了拥有古人的坟墓之外一无所有了吗?

余秋雨的作品中的希腊人比较闲置,埃及人则比较闲置。不在乎约定的时间,不努力工作,连房子都只盖了一半,庄稼都是大自然随意种植的,收获的只够生活。

'我们也许不必嘲笑他们这种生活态度……使我困惑的是,如果金字塔基本可以肯定是这个人种建造的,那么,他们的祖先曾经承受过天底下最繁重的忙碌,最周密精确的长期劳役,难道,今天相反的生态正是那场辛苦后的大喘气,一喘就回不过神来?'

纵观几大文明古国,近代以来都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列强的奴役和压迫。现在这些古老文明更能代表落后和贫穷。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是遗传下来的吗?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2

一次认识余秋雨先生,是在高一的时候。我记得那是一个慵懒的下午,本该昏昏沉沉的语文课上。我的语文老师举着一本破旧的散文集给我们念着一篇篇质朴又优美的散文。老师具体念得内容如今我已记不清了,但脑海中记得最清楚的是那篇散文给当时被苦闷的课业折磨的又累又乏的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安慰和激励。我尤记得,那本一看就知道被我的语文老师翻过一遍又一遍的书,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文化苦旅》。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有着一个同样诗意的名字――余秋雨。

直到上了大学,浑浑噩噩忙东忙西的度过了大一之后。大二的某一个无所事事的晚上我回忆着高中,突然想起了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抱着回忆青春的想法,我立马买了一本《文化苦旅》,想要重新回味当初对散文的痴迷。没想到,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看完文化苦旅我又立马买了《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而今天,我便想谈谈我在阅读《千年一叹》时的心路历程。

不出我预料,余先生的文字实在很能引人入胜,从自序开始,我就被余先生所塑造的氛围深深带入:“……我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弥补了每天一边赶路一边写作的匆促。读者既然陪我走了惊心动魄的这一路,那么,最后也不妨在那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坐下来,听我聊一会儿。世界屋脊下的炉火、烛光,实在太迷人了。”

自此,我便跟着余秋雨一路“游历”了中国以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最先抵达的希腊文明遗址,它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巴特农神庙下,我不熟悉的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再加上远处的奥林匹亚,似乎把人类最健全的生命方式铸造完满。最令我感到诧异的,是比这一切更早一千多年的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朝和荷马史诗中的迈锡尼。早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古希腊悲剧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同龄,那么克里特和迈锡尼就与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时代连在一起。而不同的是,他们的传说竟然有那么完整的实证。同样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克里特岛上的生活。平等、通透、舒适、神奇,处处显得相当现代。其中,排水系统、卫浴系统的先进和时尚,使人觉得时间停滞了。但是它们居然已经毁灭了几千年了。

中东,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伸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正是这个麻烦不断的地区,拥挤着人类几个特别辉煌的古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

其实粗略了解了这么多,我脑子混乱的很,毕竟这本书对我来说信息量太大,我对这些文明历史的了解又知之甚少。但书中描述的唯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去巴比伦故地,在那些丘壑草泽边站一站,看着凄艳的夕阳又一次在自己眼前沉入无言的沙漠,再在底格里斯河边想一想《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体会文明枯荣的玄机……”

神秘的东方文明,原来有这么多苦难挣扎与无奈。所以,我不得不感到庆幸,中华文明是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wWW.JYM1.CoM

其实,当我第一遍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很难受,是如鲠在喉的那种难受。虽然我看的很仔细,但对孤陋寡闻的我来说,我的阅读还是囫囵吞枣。因此之后,利用了一个寒假的闲余时间我又看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起源文明的央视纪录片。由此才开始深感余先生知识内涵的深厚,以及他从未停止探索打的脚步。这位学者,他一直在路上,真真正正的路上。从最开始寻访中国文化的遗址,到寻访除中国的其他人类文明,北非、中东、南亚、欧洲……他克服路上重重险境,不惧生死不惧艰难。只为探寻、只为见识。而此刻的我们呢?是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呢还是坐在电脑前打着游戏?

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有经济基础支持

们走遍大江南北去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事情,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们想要了解什么?我们想要做什么?此刻我们心中有答案吗……

看吧,其实这根本不是我们无所事事的理由。霍金一生被囚禁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能飘到几万千米外的太空里。要想实现人生的意义,要想让自己不像蝼蚁一样蜗居在自以为是的天地里,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不再虚度光阴、浪费青春。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懒散的习惯、锻炼自己早已渐渐“生锈”的大脑,去思考、去想象。而这一切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书籍、阅读历史、阅读文化、阅读人性、阅读生活。因此,我很感谢余秋雨先生。可以说,是他点亮了我求知的欲望,让我停止堕落停止平凡,让我开始思考开始真正的“行走”,去摸索我的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再读再读的书。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3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

类似于古代文明的经历,我觉得苦中作乐。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

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

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我们的读者应该持什么样的观点,我们的读者应该如何面对

对等等。

读完这本书,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和中华文明感到骄傲

感到骄傲。从作者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人类创造了文明,破坏了文明

的也是人类。事实上,即使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中,在许多地方,人们

摧毁他们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印度和阿富汗

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

血腥的战争。为了确保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所需要的,战争是我们所需要的

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贯的观点。

那就让我听听神州大地的声音,让我触摸这个古老国度的古老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让黄河的泼水打湿我的衣脚,让我加入这个国家

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是关于人类文明的。对我们来说似乎不算太大

事实上,关系不是。作为世界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尽力

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4

又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此书新版于2002年,虽然差不多十年,但书中所描写的古代文明遗迹是不过时的。先前,我读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给我启发很大,也受益很大。总感觉大师级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读来千年一叹,更是耳目一新,本书使我从国内走到了国外,对于国外部分古文明史迹有了新的了解,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迹,这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寻找古代人类文明的路基时,我们发现有那么多带有草、壕沟和土匪的路段。吉普车的轮子被压在地上一公里或一公里。我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我只知道一系列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这里,宗教极端分子在几分钟内杀害了数十名外国游客;在那里,近两个月来,有三批外国人被中国共产党武装部队绑架;此外,30多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读着,读着,感觉着恐怖满眼;读着,读着,感觉着危险又危险;这是在探险,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仅限于苦了,达到了玩命的地步;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在经过了这漫长的苦旅岁月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项文明成果的发布,都是在经过了几番寒彻苦之后才会得来,知道这些我们才会去珍惜的。知道后才晓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叹息,既是对新世纪的致敬,也是对旧世纪的挑战。它是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和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余老师从1999年9月27日开始行程,第一站就是哀希腊,最后一站是山西平遥古城,时间是2000年2月2日,历时5个月的行程,完成了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之云,我是黄河之浪,我是涅槃之凤再次飞翔。

法老的坟墓,巴比伦的城墙,希腊的海岸,夜潮,耶路撒冷的秋风。我是废墟的泪,我是下一代的伤,恒河边的佛钟在**?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5

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随后毅然地跟随着他们,顺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千禧之旅”的目的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文明古国,领略各人类文明的精华,寻找古代文明的路基,可我更觉得这像是一次冒险。途中他们遇到很多惊心动魄的事,随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余秋雨写到:“我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老人的伤痕。”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孝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6

一本好书于个人而言,不在于它是不是名著,不在于它是否能流传百世,也不在于它的发行量多少,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直达你内心深处,与你产生共鸣。而且,每一次的翻阅,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从而使你有重新读之的渴望。

对我来说,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随凤凰卫视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挖掘了所到之处公开的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书中文明的兴衰,让我心潮澎湃,让我真切感受到人类创造着文明,也毁灭着文明。

先生的佳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在游历中展示了文明兴衰的历程和人性的特点,感受世界的精彩,同时也告诉我们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命是短暂的,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努力,只有不断前进,社会才会进步,文明才能发展。

读完《千年一叹》也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也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这种骄傲不因为近百年屈辱历史而减弱,反而更加坚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明会愈发灿烂。也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

先生说:“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我也渴望像余秋雨那样重走这段古代文明之路,感受时间留给我们的深思与悠长……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7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的书——《千年一叹》,感触颇深。我一直喜欢余秋雨的文章。他的写作风格简单而深刻。读他的书常常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以种心灵的震撼。而《千年一叹》也是我认为比较有特色的一本,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经历、生活态度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独特观点,总能让人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要读它的欲望,于是它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安静的沉睡了一月有余。某日当我想起这本书并拆封翻阅之后不禁连连称赞,于是此后便能看到我闲暇之余就捧着书认真翻看的身影。

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从作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曾经处于鼎盛时期的古代文明已经彻底衰落了。作者用深邃朴素的语言记录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地文明的衰落,这是这些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找到了中华文明延续的原因。

这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粗略地说,这是作者在许多国家旅行的日记。但在更深层次上,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能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抚摸它们的伤痕。”这是这本书自序中的一句话,它富含了哲理,是我们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在作者这次“千禧之旅”中,所走过的地方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而是一些让古老、神秘而又宝贵的地方。

不幸的是,这些文明即将衰落。当我们的下一代欣赏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完全消失了。

作为这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在以色列和巴基斯坦,战火一遍又一遍地摧残着那些已经残剩无几的建筑;在埃及,凯撒的焚书和罗马教皇的禁异教使得那些能够揭开金字塔奥秘的古文字无人能读;在伊拉克,“复原”的巴比伦古城已毫无原有的沧桑……

我们至今还可以学***年前的历史,这要归功于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要归功于那些撰写史书的文人,归功于我们的祖先,把中华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但是,中华文化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破坏。盗墓者的层出不穷;古建筑、古文化成了人们发财最好的工具……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尽己所能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文明,然后去教给我们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保护中华文明!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8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大浪淘沙众品精华。至今成书十七载,一部经典传世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学生,这种感叹是基于文化的。它哀叹希腊、巴比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许多文化圣地几千年来的社会、习俗、冲突和生活。

余秋雨先生在凤凰卫视的赞助下,以当时大陆,香港,台湾三方于将近两千年时的一次世界旅行,作书为《千年一叹》。

八辆吉普车穿梭于破败、荒凉、贫瘠、战乱的地区。有悲惨的风俗习惯;有肆意杀害难民的;有公然与**讨价还价走私**和毒品的

走进该书,读透的是人文,是生活。您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民族血脉所感动和自豪。每多一次阅读,便深感当事人的情感。

信息时代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去体味千年,去体味几千年来的兴衰变化。几千年,几千年的韵味啊!

“车又开动了,越过峡谷,穿过人群,慢慢的驶进那在白石的大门”。老人的沉重和年轻人的鲜血,是为了看爱琴海,欣赏云彩,热爱广袤大地。仍旧会想起拜伦对祖国的热爱,即便那是仅有令人深感落败与荒凉。

成了血的脊梁,刻进了生命的坚强,成了千年的一声叹息。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9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自然简朴、文底深厚之感。而《千年一叹》是比较特别的一本。它是一本旅游日记,记录了先生亲身越野经万里考察人类各文明遗迹的经历,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

先生给我们讲述了曾经的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地有过辉煌的古文明,而现在仅存的只剩下遗迹!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却绵延了上千年,何解?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哀叹传来,书中第一页的插图“我走进了荷马史诗的大门”,我们看不到像中华文明一样的富丽堂皇,光彩亮丽。仅仅只有由许多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一张大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淋,见证过多少王朝的兴衰更替,她依旧在那。

可是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曾经是文明的中心,精神的圣地。而她也的确是的。

轻轻地,缓缓地,从那遥远爱琴海面传来的,从那雅典神殿传来的,从那埃及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里传来的,从那两河流域的土地中传来的,是当辉煌已成寂寞,文明遭到侵蚀后的阵阵叹息和无奈。

在衰落的文明中,褪去的历史后,深深地一句叹息,人类又投身到新的历史中。历史,每每让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更迭,多少次生死轮回。面对历史长河,我们手足无措。

从对希腊的描写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在奥运百年之时,错过了举办权。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了每一个希腊人难以磨灭的记忆。我好像看到了希腊人当时的万念俱灰、内心无助的呐喊。

另一个地方就是世界火药库--中东,伊拉克就在两河流域,祖先们曾经在此创造了古巴比伦文明;而现在因为战火,百姓苦不堪言,长期的极度贫困使人民无法选择。贫困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尊严的失落和文明的湮落。

前不久,北京梁林故居被无故拆除,并且美其名曰维修性拆除,我不得不钦佩拆除者智商之高,手段之强,和咬文嚼字功底之深。在残砖破瓦中,我们看不到文明的影子,如今的文明人竟干出这么野蛮的行为!我们看到的荷马史诗的大门仍然在风雨中伫立,雅典神殿依旧在坚强的守卫着雅典,狮身人面像虽然没有当年的栩栩如生,但仍然守护着沉睡千年的法老。可是倒下的梁林故居,却真正倒下了。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

北总布胡同小小的24号院(旧门牌为3号),曾因梁思成夫妇的社会声誉而蓬荜生辉,多位中国知识界精英慕名而来,相聚沙龙,品茗坐论,纵横天下,也曾经令女作家冰心“心生醋意”,留下后人关于林徽因与冰心二人之间微妙关系的种种猜测。

梁思成曾说过: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而如今自己的故居却遭此毒手。

据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请我们谨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现在。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10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 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路途艰险,困难重重,但是他们却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愿意投入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 这本书以游记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国灿烂的古文明,我紧跟随余秋雨的步伐也开启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闻名于世的文物古迹,感受千古魅力,同时也兴起了我对古文明的叹息,有对它们拥有久远历史的赞叹,有对它们不可思议创造力的惊叹,有对它们今不如昔的悲叹,它们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

希腊,这一探索的起点,从一开始,就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人文美。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当孔子,释迦牟尼开始在东方思考时,爱琴海海边洁白的石柱开始屹立,经过神秘的“轴心时代”,迈锡尼文明,人类开始跨入停滞的时间中。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中断的埃及文明以及最坚挺的物质遗迹----金字塔,向世人证明着曾经的辉煌。

金字塔颠覆了现代人类对古代文明的认识,也是对文明意义的诠释。时光之舟慢慢地漂走了。太阳卢克索神庙郭柱上的象形文字矗立在河岸上,几千年的金字塔慢慢地被磨损。“支撑它的文明基座早就消失在撒哈拉大沙漠正午的烈日和狂风中,无法寻找。

”夜晚,稍有凉意的沙漠的风是在对其逝去文明的哭泣吧。

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展到南亚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这一路上拥挤着古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每一个文明都曾相信自己掌管着世界。因此,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现在,由于极端主义势力的蔓延,这片神秘的土地已经被烟熏得筋疲力尽。文明古迹被催坏,这并不是最可拍的,被铲灭的遗址可以重建,古书可以再寻。但孩子们本应该过着天真无邪的生活,享有上学的权利。

但因为战争,老百姓成了牺牲品,父亲上了战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孩子们的肩上。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但由于知识贫乏,谁来重建古城?谁来修古籍?又有谁去守护文明?令人心寒的是传承者的无知。

丰富多彩的文明衍生了各种文明,也产生了很多摩擦。这可能是文明的欺骗!

千年一叹,是谁在悲叹,是古哲人,是法老人,还是信教人,抑或是这些文明的民族和灵魂,当残破已成现状,寂寞已成心态,遗忘已成常态,那阵叹息也只能成无奈。合上这几页,我觉得我得身心都被洗礼在一起,像涅槃后的重生。世界那么大,每一处寻觅都值得我们去思索与回味。

临川二中陈志斌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11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12

千年一叹,是一本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书籍,讲述了一个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深,让我深思人生、情感和时间的关系。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在千年前相爱的恋人,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但却用心相通,通过时间穿越的方式,一直守护着对方。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生死离别、时代变迁,却从未放弃对彼此的爱。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让人为之感动,也让人深思,爱情在时间面前是如此脆弱,却又是如此的坚不可摧。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爱情的理解和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爱情是无法被时间所束缚的,它能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限制,与之相比,人们所追逐的那些外在因素、物质条件都显得微不足道。爱情是珍贵的,不应该被浮华的外表所迷惑,更要懂得珍惜和守护。

在书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种种遭遇和挣扎,让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每个人都会面对挫折、困难和磨炼,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一切,不畏艰难、不惧困境。只有经历了苦难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才能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也不会为谁而改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留遗憾,不畏将来,好好地过好每一天。千年一叹,让我对人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让我更加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也让我对爱情和时间有了全新的理解。

千年一叹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生命短暂,时间无情,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珍惜每一个值得珍惜的人和事,珍惜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愿我们都能懂得珍惜,懂得坚守,懂得珍爱,让爱情和时光都变得更加意义非凡。愿我们在这一千年之后依然能为爱而坚守,为梦想而奋斗,为人生而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十二篇】相关推荐
世界五千年读后感

句怡美的编辑用心制作的“世界五千年读后感”一定能满足您的需求,您也许正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写一篇该作品的读后感,能够让我们对这本书籍的印象更加深刻,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让人满意的读后感?我相信这项服务会很快适应您的需求!...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5篇

我们根据您的需求特意编写了一篇题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的文章,作者在作品中的描述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我们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我们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此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