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颐和园观后感

颐和园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25

颐和园观后感。

观后感代表了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事物的深刻印象和感受,观后感加深了我对作品的认识,想学习写作品名观后感的技巧吗?接下来我将向大家推荐这篇有关“颐和园观后感”的优秀文章,如果我的策略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请收藏一下哦!

颐和园观后感【篇1】

美丽的颐和园吸引着每一位来北京的游客。颐和园中,有一条彩色画廊。这就是名传天下的“长廊”。

长廊,临昆明湖,傍万寿山,蜿蜒曲折。它东起乐寿堂之邀明月,穿过排云门直到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间。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的无比风采迷人。

这些画有园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飞鸟,有水下游鱼,也有亭台楼榭、湖光山色。但最为引人驻足玩味的却是那一幅幅构图生动、形态逼真的人物故事画。画上说的是什么故事?

画中人是谁?这些故事典出何处?这一切不仅天真幼稚的儿童想知道,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要了解,便是颇有阔历的成年人也感兴趣,至于那些远涉大洋前来访问的外国朋友就更想明了其内容了。

遗憾的是,极少有人能原原本本地把这些故事都讲出来,更没有一部可供翻检的汇集成册的文字材料。长廊人物画故事,其时间跨越度极大,从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上下绵延五千年,其取材范围颇广。

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中国古典戏曲、神话、童话、诗歌、典故等。其内容有的反映了勤学好问的传统美德,有的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有的记录了人民反抗侵略和奴役的英雄业绩,有的是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永恒故事。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一幅民画,更是一扇了解五千年文明文化史的小窗口。

人们在长廊里散步。是观光、休息和一种美丽的享受。当您离开颐和园的时候。美丽的长廊,动人的故事。

还会留在您的印象中,当紧张的一天结束,您闲暇下来翻翻手头这本书,又会给您带来美好的回忆,无尽的乐趣当然这本**并茂的小册子,还会成为您游览颐和园的一份珍贵的纪念品。

颐和园观后感【篇2】

如果你说:只有微笑,才会痛苦;只有记住,才会害怕忘记;只有经历,才会明白。那么,很庆幸的,我是一个平凡的看客题记

三月十八日,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而言,真是个很特别的日子。今天,由学校组织全年级去游玩,费用公家报销,只需自备食量,乐得我一路上都没睡安稳。这种‘‘不劳而获”的激动,倒也随着天气在升温。

好热!这种燥热仿佛要把我的耐心融化了!看着四周比我高出一头的同学们,和“远在天边”的颐和园的大门,心中更是无由的烦闷。

当一声令下时,我早就快步移入园门,倚在一棵古树下,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了。这太阳,就是和我闹着玩啊!刚抬头咒骂,就发现自己躲在古树后面,透过树叶偷看我,不时用光刺伤我。

而古树在他的“威胁”下,也半掩半就的,苦笑着,当在他的面前。我原本张开的嘴,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可那原本指责的手,却是从口袋中摸出相机,拍下这一刹那。当相机发出“咔嚓”声时,我才尴尬地移开了目光,并小声嘀咕着:

“哼,看在古树的面子上,放你一马。”可好像某人并不这样想,当他看我让步时,三步并两步的跟着,我到哪,他到哪,真是,有够讨厌的。

算了,不理他了!收拾收拾心情,随感觉走在昆明湖岸边。任清风吹乱烟柳,吹散捣蛋鬼的小把戏。

可,当我穿过文昌阁,路过那几乎无字的石碑,抚摸着古香古色的廓如亭的木柱,听到十七孔桥上的急切地呼喊声时,原本幸灾乐祸的心,倒也没了趣味,而那“捣蛋鬼”仿佛也一下子长大了,就在那,静静的看着我。无论是偃月、凌波还是桥头的544头石狮,他们的眼睛都充满了疲劳。

此时的我,站在桥的最高点,向下望去,是一片,清色的涟漪。清色…涟漪么…原来,是这样的,清漪园。而那涟漪,又是那般朦胧,而我在这朦胧中,好似看到了另一个我,好似看到了以往的宫人滴落的泪,好似看到了150年前的那场大火,和侵略者们那狰狞的笑!

可这一切,都在客船上的惊叹声中,散去。破碎的伤疤,年迈的园林,古老的历史。可惜,我只是个“今人”,恐怕见证者,也只有太阳了吧。

时间总是很快,此时,我已是在归程的路上。我不知道这次旅行是快乐还是沉重,但我觉得与那些叫嚣无聊的人相比,我太幸运了;与那些看过全景的人相比,我太不幸了。可不管幸或不幸,至少,我真的看到了清色涟漪;至少,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平凡的看客。

颐和园观后感【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大家应该都知道位于北京西郊的名胜古迹——颐和园吧!而且非常著名的十七孔桥也建在它的湖中。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在湖边的一座大佛。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异常耀眼,让人留连忘返。另外,大佛身上还挂满了五花八门的挂件,使大佛更加威武。大佛镇静地坐着,目光平视前方,似乎就是这颐和园的守护神。然而不知为什么,这大佛的身躯长年经过风雨的洗刷和烈日的暴晒,仍然这样光滑。原来,大佛是靠山而建的,许多昆虫的尸体在大佛周围堆积起来,尸体上残留的蛋白质等营养素便粘在了大佛上,就等于给大佛穿上了一层薄膜,这样大佛就不容易被细菌破坏了。

昆明湖中央的十七孔桥是必须得介绍的,它是由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桥洞构成的,桥头上刻着几条活灵活现的龙,使十七孔桥不仅坚固,而且也更美观了。

颐和园真不愧为名胜古迹,让人回味无穷!

颐和园观后感【篇4】

当我首次踏入颐和园,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常,水池、房子,并无太多惊艳之处。随着脚步的深入,我逐渐被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所吸引。颐和园,一个融合了自然山水与皇家建筑的艺术宝库,其背后隐藏的主题与情感深深触动了我。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是清朝皇家的夏宫。每当夏季来临,皇帝都会来到这里避暑,享受自然的清凉。这座园林宛如一首无声的诗,诉说着皇家的生活与情感。而湖中的荷花,仿佛是这诗中的点缀,每一片花瓣都带有独特的色彩和情感。

雨中的颐和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蒙蒙细雨中,蜻蜓、蝴蝶在荷花间翩翩起舞,小鱼在水中嬉戏。雨后,荷花瓣上的雨珠仿佛是天然的珍珠,增添了几分清新与纯净。这样的景色让人不禁陷入美好的遐想,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画中的一部分。

而长廊则是颐和园的另一大特色。这座始建于1750年的长廊,全长728米,内有1400多幅画。这些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清朝时期,与那些皇室成员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颐和园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皇家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不在于表面的繁华,而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内心的深度对话。这座园林不仅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部情感的史诗。

颐和园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吸取了颐和园的教训。看来我也进了颐和园。让我们看看这个大公园!

进入颐和园大门后,我来到著名的长廊,长廊长700多米,分为273个房间。每一间的横栏上都画着画,有人物,风景,花草等,共几千幅,没有那两幅画是相同的。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是万寿山。万寿山上面是排云殿。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湖心有一个岛。游客可以通过石桥去岛上。

桥上有十七个洞,所以叫十七洞桥。每个桥洞的栏杆上都有石柱。柱子上雕刻着不同形状的小狮子。它们都不一样。

学了这篇文章后,我有一种赶着看的感觉。真漂亮!你想去吗?让我们为这个目标努力吧!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做《颐和园》,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入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来到著名的走廊。绿漆柱子,红漆栏杆,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个房间的窗台上都有五颜六色的画,画人、画花、画风景。成千上万幅画中没有两幅画是一样的。走廊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 这种花还没有谢过,那朵花又盛开了。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的微风,让人耳目一新。

走完走廊,我来到长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山坡上矗立着一座八角塔形三层楼房,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一排金碧辉煌的宫殿是白云宫。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阁前往下看。颐和园的大部分景色都在你的眼皮底下。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黄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和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被一条长长的堤岸环绕,湖面上有几座风格各异的石桥,两岸种植着无数的柳树。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客在经过长石桥后可以到岛上游玩。这座石桥有十七孔,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数百根石柱,柱子上刻有小狮子。有这么多不同姿势的狮子。没有两个是一样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一课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同时也为我们讲了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著名风景。

昨天的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学习了18本中文书,让我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

作者使用了浏览顺序来观赏颐和园,从前门走到大殿,作者只看大殿的外表,所以直接绕过大殿,来到长廊,作者把长廊的颜色说给我们听,长廊的柱子是绿色的,栏杆是红色的,这和其他的古物一样,很传统,加上两种原色很配,长廊特别长,一眼望不到尽头,它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都画着许多漂亮的图画,周围也有许多花草,显得特别长,特别美。

笔者望着走廊来到万寿山脚下。作者抬头一望,只看见许多佛香阁和宫殿,等到山上却看见了许多东西:茂盛的树木,玻璃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很绿,船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还能看见古老的建筑城里的白塔。

看到昆明湖,作者描述了十七孔桥,并说“小狮子”。

结尾:作者觉得御和园很美,所以把颐和园写得很美,非亲身体验过,又怎么知道呢?你一定很想去吧!

颐和园观后感【篇6】

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颐和园》有感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颐和园原为清朝皇宫和园林。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将其改造成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颐和园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教展馆、长廊、石船、苏州街、十七孔桥、欢乐园、大舞台等成为著名的代表性建筑。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颐和园观后感】相关推荐
寒战观后感

看完寒战2后感觉这部电影真是很隐晦、很高明,我都不知道广电总局怎么会同意这样的影片上映!当然我认为这部影片是很优秀的,只是突然有感,广电总局怎么开了窍了?首先,影片中有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影片的明线就是刘文辉和各种恶势力的斗争,以及其表象及目的,在于捍卫香港价值,捍卫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

选择观后感

我们看的是电影,其实也是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其实都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观后感是个人对外部世界认知和感知的表述,在写作品名观后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你是否正为写观后感而发愁呢?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这篇揭示“选择观后感”内涵的文章,相信你可以找到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