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汴京之围读后感(热门四篇)

汴京之围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30

汴京之围读后感(热门四篇)。

汴京之围读后感 篇1

它还有个副标题叫“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在历史的洪流中,确实外交和战争是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的。外交影响战争的走向,战争的胜败更是左右外交的话语权。这其中,人永远在历史的中心,然而人,也是最为脆弱的,任由历史的车轮碾压,无论是你平民还是王公贵族,无一幸免。

这本书,对于自宋徽宗起到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这期间国家发生的林林种种,描述得非常细致和全面。把那一段悲壮、惨烈又讽刺可笑的历史,像画卷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前所未见,闻所未闻,而在此之前,我对这些历史的认知浅薄,要么来自中学历史书的名字解释,要么来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电视剧的润色想象。所以,我想提几个问题。

1、盛世幻灭只怪徽宗太任性?

2、大宋军事真的弱爆了吗?

3、到底是外交还是党争?

4、为什么会有南宋?

5、靖康之难有多惨?

6、到底什么是“牵羊礼”?

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读完后我也有了自己的解读和认识。

Q1盛世幻灭只怪徽宗太任性?

就如唐玄宗天宝年间,万国来朝,国富力强,一副盛世景象,上至圣人,下到百姓,谁会料到“安史之乱”?很多人把北宋灭亡的责任都归咎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尤其是徽宗,作为法人,自然是北宋灭亡的主要责任人。

前有仁宗的共治时代,亦有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祖宗们的积淀,给徽宗朝积累了资本和财富,当时的大宋称得上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当然,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暗处的毒瘤,已经慢慢扩散到了大宋的全身。徽宗呢,衷爱奇花异石,喜欢摆弄园林,不是个好皇帝吧。可他或许本就只想做一名艺术家而已,无奈生在宫廷里。

Q2大宋军事真的弱爆了吗?

后有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一人就让那时的金国闻风丧胆。岳飞也是后来才有机会崭露头角的。虽有高祖杯酒释兵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北宋就一个会打仗的人都没了。北宋江山还是人才辈出,名将云集的。期间也有很多漂亮的胜仗,并且和金军对垒期间,也是有无数次机会改变后来没灭的命运的。

金军一次围城,李纲牢牢守住,无奈后来被贬。二次围城,钦宗无比怀念李纲,可是老李被贬得太远了,又没有飞机,勤王守城怎么着都来不及了。北宋灭国,根本原因还真不能赖军事太弱。

Q3到底是外交还是党争?

在金人眼里,北宋真是奇怪,一会儿要打了,一会儿又不见人了,到底打还是不打?这厢,北宋内部主和派和主战派正争得面红耳赤。除了对外部局势的认知不同,更是不同利益集团站在各自角度的权力争夺。艺术家徽宗和被硬顶上去的儿子钦宗,都不是属于杀伐果断的帝王,于是在这场事关生死的决策中,一次次化身为了墙头草。

有一句话到哪都没错,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一开始,金人还是和宋人你来我往,本着双方都受益的角度去协商。后来,金军不断发现宋朝软弱的一面后,就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你们这些主战主和也不用争了,我大金让你干嘛你就干嘛!

Q4为什么会有南宋?

简单归纳四个字就是“漏网之鱼”。徽宗的儿子康王就是这条漏网之鱼,他后来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高宗。本来是第一次围城时被派出去当人质的,无奈金军还嫌弃他位份不够,看不上他。这位康王出了汴京之后呢,反正被金人看不上,那本王就去别地游历一番吧,重要的事情还是得靠太上皇和钦宗哥哥啊,他们一定会让我大宋化险为夷的吧。

真的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别就成永别。金军二次围城后,赵氏王族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全体被俘,押送北上金国。就是因为康王不在汴京,逃过此大劫。也是唯一未被金军俘虏的赵氏王孙,本来八竿子继承不了皇位的他,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后来南宋的开国皇帝。

Q5靖康之难有多惨?

遭遇围城以后,外有敌军虎视眈眈,内有草寇趁火打劫。战争中百姓的苦可想而知。汴京,这座当时最为繁华的都城,一瞬间从天堂到地狱。作文而且,这围城还不只是一次!金军第一次围了搜刮了金银财宝才没几个月,发现还不过瘾,严重怀疑拿少了,那么再来一次。于是又有了第二次围城。上次的伤疤还没结痂呢,又来了!钱不够了,拿人来抵!这时候汴京的女人们不得不为前方男人的失败买单。不管是妃子还是公主,皇亲国戚家的女儿们,宫中女婢,还有各种阶层的女性,被作为物品明码标价,抵给金国。就这样,还资不抵债……作为现代女性,这一段看得我胸口压抑,难过,悲哀又愤恨。

Q6到底什么是“牵羊礼”?

二帝和一众俘虏们的悲惨人生,从离开汴京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这个“牵羊礼”可谓是达到了沸点。恐怕回想起来有些人宁可在北上途中就死去吧。礼毕,朱皇后自杀。想象一下吧,原本的皇族贵族,金枝玉叶们,被当做羊…书中对这一段有详细地描述。至此,对大宋的羞辱到了极致,人格尊严丧失殆尽,北宋及其曾有的荣耀灰飞烟灭,灭无可灭。

历史照进现实。午夜梦回,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生活在那个时期的汴京城,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会是怎样的一种遭遇和体验。值得庆幸和珍惜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最好的时代,请不忘历史。

汴京之围读后感 篇2

《汴京之围》读后感2000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一下子把我们拉到北宋末年。

北宋末年,靖康年间,金军两度逼近汴梁。在后一次的围攻中,金军攻破汴梁,踏足京师,掳掠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全部”赵氏家族北上金都;洗劫巨额财富,百姓贫病交加流离失所……

这就是《汴京之围》这本书的内容。

从宋仁宗、宋神宗时期的人才辈出,到宋徽宗时期被打到家门口。为什么从“盛世”摇身一变到“亡国”之境呢?

我想感叹“万物有因必有果。”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后周柴氏天下,建立北宋王朝。他吸取了唐代地方势力过大,藩镇割据的悲剧,主张文人治国,而且互相牵制,以此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这带来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整个官僚体系过于庞大,谁也没办法好好做事;二是军事力量薄弱。

这个是本质原因,而且是无法根治的,它几乎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自身内部出现问题(换句话说,是自己作死的);一个是外部敌人力量太过强大,有时二者共同作用。反之,假如消除了内部矛盾,使得内部安稳,或者吞并孱弱的外部敌人,就可以使得王朝走向强大鼎盛。

回归正题,正是因为北宋一朝太过重视唐朝地方势力过大,才一门心思只考虑削弱地方军事力量,这才导致了被外围敌人吞吃的悲剧。

其实,我在看历史的时候,模模糊糊的发现一个“规律”:后面那个朝代总是极力避免前朝灭亡悲剧,但是总不可避免地用力过强,矫枉过正之下,容易管住了这头忽视了那头,那头的不良影响就暴露出来了,于是这个朝代就毁了。再后面的这个朝代,又极力地避免刚灭亡的这个朝代悲剧,于是跷跷板再次抬起,暴露了这头的弊端,于是又无可避免地又走向灭亡…历史总是这么重复着。

有的王朝不断试图平衡这头和那头,平衡得好了,就走得长久一些。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说回书本身。

第二:为了养活北宋这个庞大的官僚阶级,和硕大的军队,国家必须拿出钱。这带来的后果是损耗了国家一大半的财力。而且由于宋朝前期几次大型的军事活动和部分皇帝重大的祭祀奖赏活动,使得国家财政出现巨额亏损。

到了宋徽宗时期,他修建艮岳,这个精致秀美的皇家园林又耗费了大批的钱财,为了满足他的喜好,众多奸佞之徒从民间征集奇珍异宝,使得民怨沸腾;而且他兴趣甚广,每一项兴趣支出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使得他不得不任用蔡京这个理财能手为相,替他敛财,于是在他的朝堂,小人遍布,奸臣当道。再加上宋徽宗本人朝令夕改、吏治不修,穷兵黩武、失格无德,听不进谏言。这才导致了他引燃了汴京之围的导火索。

军队孱弱,财政亏损,皇帝无德失格。

宋徽宗狂妄自大,想联金击辽。可是北宋军队不堪一击,没办法按照宋金合约完成攻击辽国的任务,于是不得不割地求取金国的帮助,但在被帮助了之后就开始翻脸拒绝割地。于是,金国进攻汴京,不得不再次割地赔款。但是因为赔款金额数目太庞大了,完全没办法完成赔款,承诺的交割土地也再次失约。于是金兵再次北下,攻破汴梁。掳掠屡次言而无信的徽宗和钦宗,钦宗签订割地赔款协议,无法凑足赔款就让数以万计的女人来抵偿,这就是岳飞笔下靖康耻的完整故事。

合上此书。头脑中会至少涌上3个想法。

1.徽宗和钦宗,在使用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时,他们都过度倾向于前者。可没有军事,综合国力作为支撑,外交如同小儿做戏,根本并没有任何份量。

就如同现在,很多人乐于结交人脉,可是没有自身能力为基础,其实人脉只是你想象中的人脉罢了。

2.了解历史人物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宋徽宗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书画艺术家而出现,可是很少有人了解,他举全国之力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他任用大批贪官污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他糊涂好色胆小如鼠,前期耍小聪明屡屡失约;后期金兵来袭时,他退位出逃汴京。

如果单看他的艺术修为,确实古今无二;但如果看他的为君之举,也确实昏庸异常。跟他类似的,还有南唐后主李煜。

所以,我们在评价任何一个人时,要综合起来分析。

3.平衡的艺术。虽然宋朝文人治国,书画金石界人才辈出,带来了难得的文化鼎盛。但依托文人治国的底色调是轻视军事,于是,造成了后面的战乱无穷。

后世的我们从文化中受益,但当时的无数人却受祸遭殃。历史朝代变迁的背后是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是无数条生命。

比如大秦,我们在历数秦之暴力的同时,当时的百姓肯定是遭殃的,但无数后人其实是因此而受益的,即使如汉,假如没有秦的大一统,没有秦的抗匈奴平百越,就没有后面的大汉王朝。

没有秦的严酷,就无以结束战乱,统一全国;但,如果不及时转身,当时成就你的也可能会毁了你。这是无数王朝的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写照。

汴京之围读后感 篇3

公元1063年宋仁宗去世,这位皇帝执政40多年来四海雍熙、士农乐业,同时也错过了宋朝最后改变的机会。随后的几位皇帝的执政里,在变法与反对变法变化中,朝臣分裂,党争开始。到了宋徽宗,一个原本没机会当皇帝的书法家,侥幸坐上皇帝,皇帝的文人特性、私欲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大。党争不仅带来内耗,同时执政方阵也在切换,尤其在那个辽末金初的时代,再加上一个不务正业的领导者。在女真崛起之际,这个贪婪成性的皇帝心里燃起燕云十六州的渴望,与狼谋皮、海上结盟的方式,闹剧般回收十六州,又在随后的两年丢失,同时成功的引发了女真的窥觊。为了不做亡国皇帝,传位赵桓,然后这位宋钦帝在汴京被围,割地赔款,甚至不惜献上后宫佳丽、公主嫔妃,上演一场靖康之耻。作者立意有问题,臆想成分太多,总会开上帝视角,在信息缺失的年代,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很难的,另外作者缺少人文情怀。

汴京之围读后感 篇4

《汴京之围》是一部以中国北宋末年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金朝入侵南宋时,南宋首都汴京不得不面临的城池攻防战。

在这场攻防战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汴京城内外的情境、矛盾和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的感受则是深入到了小说中,体会了城池攻防战的惊险与悲壮,也认识到了历史的必然与变迁。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汴京城内外的繁华与残酷。在南宋的盛世,汴京是一个繁荣的城市,商业与文化活动盛行。但是城池攻防战中,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也不得不面临着毁灭的威胁。小说中描写的金军入侵时的残忍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内的百姓死伤无数,瘟疫流行,众人绝望中却还要为自己保卫家园而奋斗,这种压迫与无奈感觉令人心痛。

其次,小说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主角徐宝森虽然并非历史人物,但是他在小说中塑造得十分真实。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年轻学士,有理想和抱负,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和困难。他是一位忠诚、正直、勇猛的人,以自己的鲜血换来一块宝石的情节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最后,小说让我认识到历史的必然与变迁。宋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变革,而汴京之围则是这场变革的一个节点。小说中描写的南宋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悲剧,以及人们朝思暮想的虚翼和诸多美好的幻想在这场战争中都成为了泡影。这些让我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命运注定会经历繁荣与衰落、战争与和平、快乐与悲伤,我们必须面对并去应对这些变革。

总的来说,《汴京之围》是一部描写中国南宋末年历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描绘了城池攻防战的惊险和悲壮,同时也塑造了一些人物形象,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必然与变迁。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

【汴京之围读后感(热门四篇)】相关推荐
输赢读后感(必备四篇)

查找了很久后,笔者终于发现了这篇详尽的“输赢读后感”,希望您能将本页面的网址加入书签。阅读名家作品可以培养辩论技巧,读完之后,我深感触动并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在阅读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菜园读后感(热门十三篇)

你是否对写一篇作品读后感而苦恼?读作品,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面对故事中的各种细节,我们需要去认真的挖掘与分析,现在栏目小编为您推荐的是“菜园读后感”,我们希望本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